图片
图片
乐 游 原 唐 · 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,乐游原上有西风。羲和自趁虞泉宿,不放斜阳更向东。图片
【词句注释】
1.乐游原:亦作“乐游苑”,古苑名。在长安(今西安)城南,是唐代长安城内陆势最高地。2.隔岸:河的对岸。3.羲和: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车的神。4.虞泉:亦作“虞渊”,传说为日没处。图片
【白话译文】
乐游原上西风阵阵,各种树上都有蝉在鸣叫,河的对岸出现了一道彩虹。羲和驾着太阳车,一直到黄昏时分才停下来休息,不肯让这夕阳结束,不肯让太阳掉头向东。图片
【作品赏析】《乐游原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,它以乐游原为背景,通过描绘自然景象、神话传说和人的活动,展现了一个宏大、生动、神秘且富有情感的自然画面。乐游原,创建于汉宣帝时,本是一处庙苑,应称“乐游苑”才是,只因地势轩敞,人们遂以“原”呼之了。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,一登古原,全城在览。自古诗人词客,善感多思,而每当登高望远,送目临风,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:家国之悲,身世之感,古今之情,人天之思,往往错综交织,所怅万千,殆难名状。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,便发出了“念天地之悠悠”的感叹,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。李商隐的《登乐游原》,“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也是登上古原,触景萦怀,抒写情志之作。李商隐的这首《乐游原》则不同,诗中描述了夏日的景象,万树的蝉声随着岸边美丽的虹彩回荡,原野上吹来了怡人的西风。接着,诗人又描绘了羲和在虞泉过夜的情景,她让斜阳停留在西方,不再向东降落。整首诗充满了夏日的生动景色和令人愉悦的氛围。“万树鸣蝉隔岸虹” 句描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景象,它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,句意境独特“万树鸣蝉”表达了自然界充满生机的状态。蝉鸣声是夏季的象征,而“万树”则表示茂盛的林木,二者结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幅繁荣生机勃勃的画面。蝉鸣之声萦绕在茂密的树林之间,以动衬静,仿佛告诉着人们大自然的繁荣与生命力。“隔岸虹”则是引申出的一个意象,意味着距离的存在。这里的“隔岸”指的是水面两岸的距离,而“虹”则是一种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。“隔岸虹”意味着我们与美好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,但却又能够透过距离感知到美好的存在。整句诗描绘了一个朴实而美好的画面,一方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,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人与理想、幸福之间存在的一定距离。它揭示了人们追求理想和幸福有时需要付出努力,并且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。“万树鸣蝉隔岸虹”这句诗句通过声音和光彩等形象的描绘,呈现出美好和距离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。它让我们思考并激励我们在追求理想和幸福的过程中,不要畏惧困难和距离,坚持努力向前,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。第二句“乐游原上有西风”,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和季节。这一句中“乐游原”与“有西风”相应,形成了一个动感的场景。诗人通过“有西风”这一描写,将风的吹动和原的平坦结合起来,展现了一个自由且富有动感的自然景象。而“有西风”也暗示着日落的景象,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富有动态和情感。诗人站在这里,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,西风扑面而来,透露出一种悲凉和忧虑。在古希腊神话中,羲和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驾车者,负责驱赶着太阳从东方升起,穿越天空,然后在西方的虞泉(或称乌兰)让太阳落下。“羲和自趁虞泉宿,不放斜阳更向东”,在这两句诗中,诗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这个神话融入了诗意中,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描绘,展现了诗人对生命、时间和命运的独特视角和深深的理解。“羲和自趁虞泉宿”,这一句中“羲和”与“虞泉宿”相对,形成了一个神话般的场景。诗人通过“羲和”这一形象,将太阳神与泉水相结合,展现了一个神秘且富有神话色彩的自然景象。而“自趁”则给这个画面添加了人的活动,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。诗人用羲和驾驶太阳车的方式,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流逝。同时,用虞泉来比喻黄昏时分,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降临。 “不放斜阳更向东”,这一句中“不放”与“更向东”相对,形成了一个坚定的态度。诗人通过“不放”这一描写,将人的决心与太阳的移动结合起来,展现了一个坚定且富有情感的态度。而“斜阳更向东”则给这个画面添加了时间的元素,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力量。斜阳代表着一天的结束,诗人不想让这一天结束,不想让斜阳掉头向东,用拟人的手法,表达了他对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珍惜。这两句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觉感。通过将神话人物和传统诗意相结合,创造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画面,使读者仿佛能看见那一轮红日缓缓落下,感受到那无尽的时光和生命的短暂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。这种对时间的深深忧虑和对生命有限的感慨,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。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。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,诗人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现了李商隐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图片
【作者简介】李商隐(约813—约858),唐代诗人。字义山,号玉溪生、樊南生。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开成二年(837年)进士及第。曾任县尉、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。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被人排挤,潦倒终身。诗歌成就很高,所作“咏史”诗多托古以讽,“无题”诗很有名。擅长律、绝,富于文采,具有独特风格,然有用典过多,意旨隐晦之病。有《李义山诗集》。图片
【同步练习】1.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( )A.从“西风”二字可以看出,这首诗主要是描写晚秋的景色。B.诗的后两句是说羲和驾车和太阳奔跑,一直到黄昏时才停步休息,不肯让夕阳调头向东方升起。C.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乐游原优美的环境,后两句则重在抒发感情。D.这首诗抒发了美好时光是短暂的,应加倍去珍惜的志向。2.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 )A.“鸣蝉”是以动衬静,点出此地远离喧器,清新而幽静。B.诗的首句是对乐游原优美环境的生动描写,写得有声有色。C.诗的后两句引用神话典故,点出日色已晚,抒发时光飞逝、及时行乐的感情。D.“宿”是双关语,一是住宿的意思;二是要留住这最美的时刻,要使眼前的美景常驻的意思。【参考答案】1.A。解析:从“鸣蝉”和“虹”来看,说明描写的并不是晚秋的景色,而且夏末秋初的景色。2.C。解析:作者并没有表达出及时行乐的感情,只是抒发了时光飞逝,需要及时珍惜的感情。图片
【推荐阅读】登幽州台歌
唐·陈子昂
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
译文: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,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。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,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。陈子昂《登幽州台歌》赏析及中考试题集锦
乐游原/登乐游原
唐·李商隐
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译文:傍晚时心情不快,驾着车登上古原。夕阳啊无限美好,正是因为近黄昏。唐·李商隐《乐游原 / 登乐游原》赏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广源优配-配资炒股入门知识-股票配资的公司官网-实盘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